"查网龄送流量"或为限制携号转网?移动客服回应:没有限制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揚州著名景點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揚州著名景點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笛是指哪裏?
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揚州,其自然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有國家級的風景區,有“國”字號的園林,有帝王的陵苑,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街道和小巷,有富可敵國的鹽商們的私家花園……而其中被搬上國家郵票的惟有“二十四橋”,足見其名氣和魅力。
四橋,不得不提及唐代詩人杜牧,不得不提及他那首膾炙人口、名揚千古的詩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說到二十四橋,就無法回避一個千古之謎:它究竟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這個古老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能解得開。
二十四橋得名
“二十四橋”的芳名,之所以流傳千載,得益於杜牧的這首名詩。關於“二十四橋”的得名,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唐代有人在一個月光如水、清風徐徐的夜晚,見到24個風姿綽約的仙女,身披羽紗,酥手托簫,鼓著粉腮,輕啟紅唇,飄上一座小石橋,於是那舒緩柔美的旋律,便從24支簫管中緩緩地流淌出來。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在揚州出西門向北行3-5裏處,有一石橋和一木橋,兩相近橋頭的距離約24步,村裏的長者都認為這兒就是“二十四橋”。在他們幼小的時候,都有被長輩牽著小手“數數過橋”的經曆:跨過一座橋,從一個橋頭走向另一個橋頭,“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這種說法,“二十四橋”是兩座橋的統稱。遺憾的是,這些具有曆史價值的小橋,隨著城市的發展已變得麵目全非。
二十四橋猜測
其實從宋代起,“二十四橋”便成了一宗眾說紛紜而無定論的疑案:有人說是一座橋,有人認為是指二十四座橋。曆代的辭典、詩詞注解也都兼收兩派之說,而不敢輕易取舍。
南宋詞人薑白石在一個初冬來到揚州,寫下了《揚州慢》這一千古絕唱:“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從詞的具體語言環境來看,“二十四橋”似乎是指一座橋。
有人認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橋是子虛烏有的東西,實際上從來就不存在,它隻是唐代揚州橋梁的總稱。最早對此作出解釋的是宋朝大科學家沈括,他認為“揚州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裏一百五十步,東西七裏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並在卷中從城區的汶河茶園橋起,到東麵的山光橋止一一列出了橋名,但算來算去僅有21座橋的名稱。也有人認為杜牧詩中的“何處”二字,清楚地傳遞著這樣一個信念:二十四橋絕不是一座橋。
二十四橋爭論
二十四橋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橋的月那麽妙?曆史上有沒有二十四橋?二十四橋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來,多少風雅人士試圖探個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結論。綜合起來,大致有如下種種:
1、“二十四橋”就是一座橋,隻因傳說隋煬帝時,有24個美人月夜在橋上吹簫,故名“二十四美人橋”,簡稱“二十四橋”或“廿四橋”。到了清代,人們逐漸傾向於那原是一座橋的名稱。清代揚州人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寫道:“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跨西門街東西兩岸”。
近來,揚州的一位青年作家,從語言上、地理位置上對“二十四橋”作了大量的論證:揚州“二十四橋”為“阿師橋”的諧音,並考證沈括記載的阿師橋,為今城北的螺絲灣橋。根據《漢語音韻學導論》一書擬唐音“二”、“十”、“四”、“橋”分別與“阿師橋”音同。若從揚州方言觀之,“二十四橋”與“阿師橋”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為a(見王力的《漢語語音學》),“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為a。
2、“二十四橋”就是遍布揚州地區的24座橋梁。沈括對二十四橋循名責實一一以求,但隻湊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輿地記勝》中則記載:“所謂二十四橋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橋”是古代揚州橋梁的編號。在古詩中以序號稱橋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揚州而言,對橋的編碼也是有案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戲贈李主簿》詩有“不知暗數春遊處,偏憶揚州第幾橋”之句。唐人張齊《寄揚州故人》詩中有“月明記得相尋處,城鎖東風十五橋。”
4、“二十四橋”在詩文中是虛指而非實指,故“二十四橋”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過是泛指揚州小橋多罷了。杜牧常常喜歡用數字入詩。如《江南春》絕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贈別》一詩中有“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譴懷》的詩句中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見,杜牧喜歡用數字,又特別喜歡用約數。因為它為約數,即不是實數,更不是專名。
當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橋”借指揚州,泛指揚州的繁華或是專指揚州美人,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橋”的最終解釋權,恐怕還得歸杜牧。
二十四橋是揚州著名景點中的一個地標景觀嗎?
二十四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曆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圮於荒煙衰草。現今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為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台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所以我認為二十四橋是揚州著名景點中一個地標景觀,不過到了揚州也可以觀看其他景點,比如瘦西湖,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麵積2000畝,水上麵積700畝,遊覽區麵積100公頃。
那麽我們談一談瘦西湖由來,"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吳綺(1619-1694),揚州人,字園茨,號聽翁。生於明末,為清初詞人。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彎曲狹長,並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隻是聽瘦西湖由來就已經有想去的衝動了吧!
接下來了解一下大明寺,大明寺雄踞在古城揚州北郊蜀岡中峰之上。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唐朝鑒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係史上的重要古刹。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曆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曆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聽了這麽多,也感覺去到揚州也不僅僅是去二十四橋這麽簡單,難得去一回,勢必要把揚州曆史文化感受一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出子哪裏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二十四橋明月夜的二十四橋在哪裏
“二十四橋明月夜”的“二十四橋”在江蘇省揚州市,曆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圮於荒煙衰草。現今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為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最新留言